唐朝时日本遣唐使们渡海来中国靠吃什么活命?
[唐朝]时间:2016-12-281300多年前的日本,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,大概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同。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。但是由于诸侯割据,中央财政十分贫乏。
因此,为了组织一次到中国的“遣唐使”活动,国家需要用3年的时间来筹备财力,因为打造4艘当时是“超级”的遣唐船,和筹划一支船员队伍,很需要花费一大笔国库资金。
按照现代人的思维,打造一艘长33米,宽9.2米的木帆船,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的事。但是,当时日本科技很落后,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,因此要用木板和木栓把一条船全部拼合起来,而且要做到不漏水,还要经得起东海巨浪的袭击,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当时四艘船组成的遣唐使船队,由于经不起风浪,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者到不了中国,因此,成为遣唐使船队的船员,是一件拼命的事情。为了征集船工,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个当时属于很优惠的政策,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。这一政策使得至少1万名日本男人在28次的遣唐活动中成了“拼命三郎”。
免除3年的租税的优惠条件,使得不少人加入了遣唐使船队。
一艘船上,总共有这么多的船员
这么多人就是这样平排的躺在船舱里
日本NHK电视台最近制作了一部介绍遣唐使历史的电视片,其中说到一个细节,当时因为日本纺织技术很落后,没有能力织出一个船帆来,因此当时使用的船帆,其实是竹帘做的帆。因为,竹帘帆漏风,因此,效果不是很好。
睡的和盖的都是草席
为了保证船的航行速度,需要大量的船工来摇橹,因此,每一艘遣唐使船上配备的船工多大130人,加上遣唐使(分“大使”和“副使”),以及留学人员,一艘船上的人员多达150余人。150多人在这么一艘小小的船上怎么睡?是一个很大的课题。
不易一字 高山景行 不赞一词 蚁封穴雨 啧有烦言 白草黄云 桃红柳绿 宝山空回 灌夫骂座 鸥鸟忘机 悲喜交集 飘风苦雨 燕雀处堂 疲于奔命 盗憎主人 三令五申 百万买宅,千万买邻 黄绢幼妇 安身之地 一薰一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