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:哪三个历史罪人直接导致大唐盛世终结?
[唐朝]时间:2016-11-22皇帝贵为天子,都是没错的,即使在草民们看来是真的错了,那也不打紧,来个罪已诏,把大臣们感动的痛哭流涕,真真是好皇帝啊,于是,皇帝安然无恙,哪怕杀错了人,也是这人该着。不过不认不代表没有,就如大唐天子唐明皇玄宗帝就指出过自己托任失人,承认自己用人错误。
唐肃宗至德元载(756年)五月,安禄山叛变,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干重要人物,仓皇西逃。到了扶风郡,士兵们都不愿继续跟着唐玄宗逃难,甚至散布流言。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皇帝的这支卫队已经失去控制。恰好此时成都进贡的春綵10余万匹运到扶风。玄宗命人将春綵全部陈列于大厅,然后召将士们进来,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:说什么朕近来年老糊涂,托任失人,导致安禄山叛乱,不得
已要远避其锋。知道你们都是仓促跟随朕上路,来不及跟父母、妻儿告别,一路跋涉,极其劳苦,朕惭愧之至。西去四川的路险阻、漫长,所经郡县房屋狭小,而人马众多,供给不免会发生问题。现在你们可以各自还家。朕独与儿孙、宦官前行入川,也完全可以走到。今天与你们诀别,你们可共分这些春綵,以作为路费。若是回到家中,见到父母及长安父老,请代朕致意。望各自珍重。玄宗不禁泣下沾襟。 将士们当时的感动和肚子饿比起来,实在算不了什么,最后,马嵬惊变,痛失爱妃的玄宗江山美人两误去,从此落寞。
至于他说的托任失人是什么人?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。
李林甫是什么人?他是唐朝皇族,唐高祖堂弟、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。此人善音律,林甫恃其早达,舆马被服颇极鲜华,自无学术,仅能秉笔。品行非常不好,连他的舅父、楚国公姜皎都不好意思为他活动。不过不看好没关系,有心钻营就行。
李林甫宰相一当就是19年。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口蜜腹剑的典型人物,可唐玄宗不这么认为。在他看来,李林甫善解人意,听话,不跟他唱反调,用起来顺手。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住长了,想回长安。宰相裴耀卿向玄宗进言:现在农民收割还没有完,须等到冬天农闲方可返回。大臣们离开玄宗时,李林甫故意瘸着走路,掉在后面。玄宗问他哪里不舒服,他回答说:我不是有病,而是有事要上奏皇上。洛阳、长安本来是皇上东宫、西宫,皇上要到哪里去,何必要等待时机。如果说妨害农事,只要免除所经地区的租赋就行了。玄宗大悦,立即下令驾车回长安。这事做的,皇帝不高兴都不行啊。
他深结宦官及妃嫔家,伺候上动静,无不知之,由是每奏对,称旨,上悦之。堵了言路之后,整个官场就是他的天下了。
李的嚣张连高力士都看不下去,但是高力士的劝说反而让他自己获罪。不过,多行不义必自毙,天宝十一载(752年)十一月,李林甫死后,剖林甫棺,抉取含珠,褫金紫,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。
唐玄宗用错的另一个宰相是杨国忠。他是杨贵妃的从祖兄。后宫有贵妃撑腰,同时他自己能力不错,会拍马。《旧唐书》说:上春秋高,意有所爱恶,`国忠探知其情,动契所欲。他通过内线杨贵妃,清楚地掌握了玄宗的心理变化,他的嗜欲与好恶,投其所好,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宠信。
- 上一篇: “千古一帝”唐太宗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晚年!
- 下一篇: 差点把唐朝玩转的医生郑注:曾掌握着首都兵权
不易一字 高山景行 不赞一词 蚁封穴雨 啧有烦言 白草黄云 桃红柳绿 宝山空回 灌夫骂座 鸥鸟忘机 悲喜交集 飘风苦雨 燕雀处堂 疲于奔命 盗憎主人 三令五申 百万买宅,千万买邻 黄绢幼妇 安身之地 一薰一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