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人之祖 乾坤巨擎——由曹操谈中国的强人现象
[三国]时间:2017-02-19以儒家纲常“忠孝节义”为钦定意识形态的古代社会,篡逆为最大首恶,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“,曹丕进而篡汉立国,悖理儒家纲常自然是十恶不赦,故而千年以来曹操多以白脸奸臣示人,但抛开意识形态而论,由曹操而始的这种篡位强人现象却值得探讨。
对于曹魏因儒家伦理作祟,后世多事贬大于褒,但对于曹魏的定论,个人觉得《宋书武帝本纪》序言部分十分得当:
——“汉室载祀四百,比祚隆周,汉末失鹿,四海横溃,而民心系刘氏,黎圆黔首未有迁奉之心。魏武直以兵威才略服众,夷凶剪暴,诛内清外,功格寰宇,故能坐移天历,鼎运虽改,而民未忘汉,及魏室衰孤,司马晋籍宰辅之柄,因曹魏皇族之微,三代世擅重权,用基于王业,是故曹魏务其实而司马晋得其果也”
西晋陈寿作《三国志》以西晋为正统,以春秋笔法作史,对魏蜀吴三家尽量做到客观公允,在对曹魏的评述中也多有贬损和嘲讽,但对曹操却不失溢美之词:“汉末天下大乱,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,强盛莫敌。太祖运筹演谋,鞭挞宇内。揽申商之法术,该韩白之奇策。官方授材,各因其器,矫情任算,不念旧恶。终能总御皇机,克成洪业者,惟其明略最优也。抑可谓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矣”。
自东汉以来的大庄园主经济直接造成了土地兼并,士族有弥望之田,而贫者无立锥之地,东汉形成了庞大的流民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,而谁能获得流民支持谁就能成王霸之业,第一个有此清醒认识的人便是曹操,曹操首开屯田之策,不但迅速扩展了军力,且大得民心,这与那些饥则虏掠,饱则弃余的草莽军阀的本质区别,屯田制虽被后世诟病多多,认为其让农民,士兵形同“农奴”但不能否认在汉末大混战之后,屯田制确实安抚了流民,恢复了社会生产,屯田制也成为曹操能迅速壮大的经济基础。而对于挟制汉献帝一事,自然是“乱臣贼子”但也可换一个角度来看,权臣强人之路有进无退,走到此种地步的人不称帝,难道还有第二条路?假设曹丕不愿背一个篡位的骂名而保留献帝,曹丕也可以将献帝及汉庭作为象征设置于洛阳,让献帝及刘姓皇族像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样安守百里王畿,而将丞相府等军政实权系统设置于许昌.
- 上一篇: 扶不起的刘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
- 下一篇: 权利角逐:刘禅借尸还魂 蒋琬伐东三郡难产
不易一字 高山景行 不赞一词 蚁封穴雨 啧有烦言 白草黄云 桃红柳绿 宝山空回 灌夫骂座 鸥鸟忘机 悲喜交集 飘风苦雨 燕雀处堂 疲于奔命 盗憎主人 三令五申 百万买宅,千万买邻 黄绢幼妇 安身之地 一薰一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