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邦当了汉王之后得到了定陶戚姬,十分宠爱,戚姬生了赵隐王如意。 汉朝建立,吕娥姁成为汉高祖的正宫皇后,儿子是太子。到了晚年,容颜衰老就不受宠爱了。而戚夫人得宠,他的儿子如意有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地位。
汉十二年(前195年),刘邦病重,自知不久于人世,于是换立太子的愿望更加强烈, 直到太子于一次宴会中请商山四皓出面相随,刘邦受到假象蒙蔽无奈地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想法,刘邦召来戚夫人,指着“四皓”背影说:“我本欲改立太子,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,羽翼已丰,势难更动了。”说罢,长叹一声,戚夫人也凄楚不已,因此懊丧、悲愁、恐惧而泣涕。刘邦为了使戚夫人排遣悲愁,对她说:为我楚舞,吾为若楚歌!随后,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,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。
汉高帝十二年(前195年),刘邦病故,太子刘盈继位,为汉惠帝,吕雉升为皇太后,吕雉掌权,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,并且把戚夫人头发剃光,让她穿上囚服在永巷舂米干活。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了一首她创作的流传至今的诗歌《舂歌》:“子为王,母为虏。终日舂薄暮,常与死为伍,相离三千里,当谁使告汝。”
汉惠帝元年,吕后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,刘如意这年不过十二三岁,虽然名为封国之王,实际上年幼识
戚夫人画像浅,凡事都靠国相周昌主张,他自然也是吕雉铲除的对象。只是当年刘邦曾经郑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,吕雉征召了赵王三次,三次都被知道底细的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。吕雉只好先召周昌,再召赵王。刘如意不敢拒绝,果然来到长安。吕雉虽狠毒,刘盈却天性善良,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保全弟弟的性命,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地域的那一刻起,他就亲自出城迎接,并从此与弟弟同食同寝,使吕雉无从下手。有一天刘盈外出习射,刘如意因为年幼无法早起,吕雉便趁机派人鸩杀如意。等到刘盈回来,如意已经被毒死。汉惠帝元年(前194年),在排除了层层阻挠把赵王刘如意毒杀之后,吕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人彘事件:吕雉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断,熏聋了她的耳朵,灌哑药使其不能说话,关在猪圈里,起名为“人彘”。
戚夫人《舂歌》的后四句据考证为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。 本诗形式灵活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。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,千百年来,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,成为可以和《垓下》、《大风》媲美的千古绝唱。《汉诗总说》评价:“汉人诗未有无所为而作者,如《垓下歌》、《舂歌》、《幽歌》、《悲愁歌》、《白头吟》,皆到发愤处为诗,所以成绝调;亦不论其词之工拙,而自足感人。”
戚夫人是汉代女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。 她精于舞蹈,既会跳当时流行、刘邦又极喜爱的“楚舞”,又擅
长“翘袖折腰之舞”。所谓“翘袖折腰之舞”,看来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,而是一种以舞袖、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,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。从汉画像砖石所见,多为舞袖、折腰,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。戚夫人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。 她比南北朝时代的娄逞早了六百多年。只是戚夫人下围棋是一种具有巫术作用的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每年八月四日这一天,戚夫人总要陪高祖刘邦下围棋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八月四日下围棋成了汉宫中的风俗。
刘邦固然宠爱戚夫人,但出于现实等种种因素考虑,最终并未依戚夫人所愿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。古代妇女对于命运走向不能自主把握,只能依附男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宫廷斗争中。
刘邦:“吾得疾遂困,以如意母子相累,其馀诸儿皆自足立,哀此儿犹小也。”
荀悦:“戚氏不幸不人豕,赵昭仪不幸不失命,栗姬不幸不废,钩弋不幸不忧殇,非灾而何?”
曹植:“身没之后,崩亡之际,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,嬖妾被人豕之刑。”
司马贞:“置鸩齐悼,残彘戚姬。”
赵蕤:“袁盎前说曰: “陛下以为慎夫人,适所以祸之。陛下独不见人豕乎?”上乃悦。由是言之,爱之为害,有来矣。”
罗大经:“高帝非天人欤?能决意于太公、吕后,而不能决意于戚夫人。杯羹可分,则笑嫚自若。羽翼已成,则欷歔不止。乃知尤物移人,虽大智大勇不能免。”
叶隆礼:“孽吕专朝,则人彘丧妖媚之质。”
王灼:“而高祖之戚夫人、燕王旦之华容夫人两歌,又不在诸王下,盖汉初古俗犹在也。”
苏轼:“如百岁后,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?所谓爱之者,只以祸之。”
李贤:“戚夫人宠冠后宫。”
陈于陛:“欲传如意者,以其雄武相类,不专以戚姬之爱也。”
陈廷敬:“髙帝最爱者,戚姬如意;吕后最恶者,亦戚姬如意。吕后能为祸,先及此母子耳。”
周梦颜:”然吕后之恨戚姬,皆由高祖之宠眷。“
王鸣盛:“四皓、留侯辅立惠帝,以致赵王如意母子冤死,成吕氏之乱。”
赵翼:“盖嫉妒者,妇人之常情也。然其所最妒,亦只戚夫人母子。”
王立群:“吕后对戚夫人的虐囚与虐杀,这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行为,我们应当给予痛加指责。吕后这个作为,把她自己永远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。”
王蒙:“譬如说吕后对戚后的嫉妒,后来很多的行为,都和她的嫉妒有关。”
父亲
高武侯戚鳃。《百家姓考略》:“汉有戚鳃,高祖戚夫人父,封临辕侯。“梁玉绳以为“高武侯鳃”即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之"临辕侯戚鳃"。
丈夫
汉高祖刘邦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汉兴,吕娥姁为高祖正后,男为太子。及晚节色衰爱驰,而戚夫人有宠,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。”
儿子
赵王刘如意。《汉书·高五王传》:“赵隐王如意,九年立。四年,高祖崩,吕太后征王到长安,鸩杀之。无子,绝。”
《戚夫人歌》:
“子为王。母为虏。终日舂薄暮。常与死为伍。相离三千里。谁使告女。”
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,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。她深感不满的是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,却在为别人做奴隶,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,这样的生活好比在死亡的边沿上挣扎,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。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!她在呼喊,在求救,这也是她唯一能采用的呼救的方式了。
《戚夫人歌》传入吕太后耳中后,大怒。因此吕太后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召来杀死,并令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脚,挖去双眼,用药熏她的两耳使她成为聋子,命她喝药成为哑巴,井把她关入厕所之中,名曰“人彘”。宫庭之中的权势之争是多么残酷。身为统治者的吕太后,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为了报复,竟然不择手段地随意加害戚夫人母子,处以惨无人道的酷刑,不禁令人毛骨悚然。
相传文昌帝君在汉初之时投胎在戚夫人腹中,等他生了下来他前世的这些记忆也都忘掉了。他逐渐逐渐的长
戚夫人大,汉高祖刘邦非常喜欢他,看见他很像自己,这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,举动不凡,高祖就给他立了“如意”这个名字,汉高祖的这个儿子就是刘如意。《梓潼帝君化书》记载:“予(即文昌帝君)之恳于上天,将以化身援天下於涂炭之中,跻斯民於和乐之地,无何,帝命以予为赤帝子之后,玉音可畏,予不敢抗,静而思之,非所望也。俄有九天监生大神,逼予受生,於云霄间下视咸阳火秦之后宫阙鼎新,汉帝方与戚姬昭语,监生逼予曰:此所谓赤帝子者也,今为汉帝矣,予纵目间,为监生大神所挤,堕于帝侧戚姬之怀,恍然而觉。
由于吕后对戚夫人施行了惨无人道的人彘刑法,戚夫人最后惨死于茅房中,戚夫人的惨死得到了后世人的同情怜悯,因此中国不少民众奉其为“厕神”名曰“戚姑”,每逢上元节、中元节,有在家中厕所外祭祀戚夫人的习俗。“司厕女神”掌管天下茅厕,并代卜人事的吉凶。明代冯应京《月令广义》正月令记载:“元宵请戚姑之神。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,故凡请者诣厕请之。今俗称七姑,音近是也。”
还有一说,戚夫人死后被封桂花花神,《蒋孝廉西征述异记》称:“凡天下名花,百余种,各有一神司之。其历代后妃,以至民间淑媛,或生前容德兼美,菁英未散,或抱沉冤以没,精灵不泯者,皆为花神。前汉后妃为神者,仅九人……其纤腰绰约,顾眄生姿,手执桂花者,戚夫人也。”
戚姬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,相传汉文帝即位后建祠庙纪念戚夫人,后世称之为“戚姬寺”,占地面积五市亩。戚姬寺遗址于2006年12月7日入选“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”列表。 《定陶县志》记载:“戚姬村,在县北十五里,戚夫人故里。十道志云:汉高略地至定陶获焉。今有戚堌寺。”
睢宁戚姬苑
戚姬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彭庄,西渭河东岸。后人为念戚氏,立庙祭之,曰戚姬苑。戚姬苑建自汉时,何年无可考,相传为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所立,仍存三间偏殿和“汉碑”一块。 《光绪睢宁县志稿》记载:“戚姬苑,在县东北,相传为戚夫人生处。”
汶上戚姬村
戚姬村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北部,大汶河南岸,当地流传着“戚姬娘娘”的故事,汶上人民对戚姬的遭遇痛心疾首,为怀念戚夫人修建了戚姬庙,并命村名为“戚姬村”。
泗县戚姬庙
戚姬庙位于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戚庙村,《虹县志》、《泗虹合志》、《泗州志》均记载虹县西三十五里有戚夫人墓,墓碑和戚姬庙依存。墓碑图片见《泗州游韵》一书。
咸阳戚姬冢
戚姬冢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柏家咀村,宋代方志地理学家宋敏求所撰的《长安志》咸阳条目下有:“戚夫人冢在县西十五里”之录。 据说吕后去世后,诸吕被翦灭,戚夫人也被迁葬于长陵陪葬,长陵东南的一座大汉墓即为戚夫人墓。
洋县戚姬墓
戚姬墓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4公里戚氏村,另有一说,西乡县东南12公里的观音庙原址即汉之戚姬庙。戚姬遭吕后残害后,乡人怀念不已,建庙祠祀,又因惮于吕后淫威,不敢明称戚姬庙,假托为“娘娘庙”。《汉中记》说:“洋川者,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。” 经考证这是因古洋州之民惋惜戚夫人而产生的附会。
海宁戚姬浜
戚姬浜位于浙江省海宁市,沿着戚姬路往南,道路宽敞,绿树成荫,前边就是钱塘江,戚姬浜美景犹如画卷。 海宁戚姬村、戚姬港、戚姬弄因“汉戚姬葬碑”而得名,宋代《澉水志》称:“石碑在六里堰西,地名根竹有二石碑夹道而立,高一丈五尺,旧传汉戚姬葬碑,岁久磨灭”
《史记·卷八·高祖本纪第八》
《史记·卷九·吕太后本纪第九》
《史记·卷四十九·外戚世家第十九》
《史记·卷五十五·留侯世家第二十五》
《史记·卷九十五··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》
《史记·卷九十六·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》
《史记·卷一百一十八·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》
《汉书·卷二十七上·五行志第七》
《前汉纪·前汉孝惠皇帝纪卷第五》
《资治通鉴·卷第十二·汉纪四》
诗词
高湛《过戚姬苑》
李昂《赋戚夫人楚舞歌》
李觏《戚夫人》
姜特立《感戚夫人事》
申奇猷《戚氏村》
朱鹤龄《戚姬》
李白《中山孺子妾歌》
小说
佚名《汉宫春色》
李昉《太平广记》
冯梦龙《情史类略》
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
戏剧
京剧《鱼藻宫》
柳琴戏《戚姬怨》
歌仔戏《汉宫怨》
歌曲
《汉宫·尽书芳华》
《戚夫人楚舞歌》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